1936年4月25日 中共中央發布《為創立全國各黨各派的抗日人民陣線宣言》,首次公開把國民黨列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對象。
1939年4月24日 毛澤東在抗日軍政大學生產運動初步總結大會上講話。講話指出:抗大同別的機關一樣,生產的第一階段的任務已完成了,這證明中共中央所決定的計劃是可以實現的。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這次大會是在德國法西斯面臨徹底覆滅和中國抗日戰爭接近最后勝利的前夜,為了系統地總結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做準備的歷史條件下召開的。
1943年4月22日 毛澤東復信何克全。信中指出:生日決定不做。做生的太多了,會生出不良影響。我的思想(馬列)自覺沒有成熟,還是學習時候,不是鼓吹時候;要鼓吹只宜以某些片斷去鼓吹(例如整風文件中的幾件),不宜當作體系去鼓吹,因我的體系還沒有成熟。這封信收入《毛澤東文集》第三卷。
1938年4月21日 毛澤東、張聞天、劉少奇致電朱德、彭德懷,劉伯承、徐向前、鄧小平等,提出在河北、山東平原地區大力發展游擊戰爭。電報指出:根據抗戰以來的經驗,在目前全國堅持抗戰與正在深入的群眾工作兩個條件之下,在河北、山東平原地區廣大地發展與堅持游擊戰爭是可能的。黨與八路軍在河北、山東平原地區,應堅決采取盡量廣大發展游擊戰爭的方針,盡量發動最廣大的群眾走上公開的武裝抗日斗爭。因此,應即在河北、山東平原...
全國政協機關20日在京舉辦以“學黨史、悟思想、增黨性”為主題的黨史學習教育線下讀書交流活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并講話。
1941年4月20日 關于英美及中國各派政治力量的態度及我們的方針,毛澤東復電周恩來。電報指出:在德國打擊下,英國對蘇邦交即將好轉,美國亦將大體上取英國的步驟,決不能得罪蘇聯。中國英美派,頑固派,中間派及進步派中之動搖分子,均將在英、美影響下對蘇獻媚。英、美總方針是先對德后對日,決不敢對日本取強硬態度。我們方針是要爭得蔣及國民黨主體轉變到親蘇、和共、改良的方向,而以維持他們的政權、承認我們的地位為條...
1927年4月19日 毛澤東在漢口出席國民黨中央土地委員會第一次擴大會議時提出:解決土地問題應有一個綱領,內容包括解決土地問題的意義;土地沒收的標準和分配的方法;農民以什么政權機關來沒收和分配土地等。關于解決土地問題的意義,他指出:(一)解放農民,廢除地主及一切壓迫階級的剝削和壓迫,此為本題的主要意義;(二)增加生產,解決農民的生活痛苦和改良土地;(三)保護革命,解決土地問題后即能夠解決財政問題及士...
1931年4月18日 中共蘇區中央局召集擴大會議,繼續討論第二次反“圍剿”戰爭的戰略方針。毛澤東在發言中分析敵我形勢指出:第二次“圍剿”的敵軍雖多,但均非蔣介石嫡系,各軍閥之間矛盾重重,指揮不統一,地形不熟悉,供給困難,官兵恐懼同紅軍作戰。紅軍則打了勝仗,士氣旺盛,官兵一致,準備充分,地形熟悉。根據地群眾仇恨敵人,擁護紅軍,能積極配合紅軍消滅敵軍。因此,紅軍打破敵軍這次“圍剿”的條件比第一次反“圍剿”...
1931年4月17日、18日 毛澤東出席在寧都縣青塘召開的中共蘇區中央局擴大會議。在討論第二次反“圍剿”的戰略方針時,出現嚴重的意見分歧。毛澤東在發言中既不贊成紅軍主力轉移到根據地以外的作戰主張,也不贊成分兵退敵的主張,認為應當繼續堅持依托根據地的有利條件,就地誘敵深入,依靠根據地內的軍民來擊破敵軍的“圍剿”,并力主集中兵力。發言在分析了敵我形勢后指出:第二次“圍剿”的敵軍雖多,但均非蔣介石嫡系,各軍閥之...
1943年4月16日 朱德在《解放日報》發表《革命軍隊管理的原則》一文。文章分析了革命軍隊得以鞏固的原因,指出:革命軍隊組織力量之鞏固,是建立在自覺的革命紀律上,這種紀律的基礎在于:全體軍人對于革命、對于抗戰建國事業抱有無限的忠誠與自我犧牲精神。在軍內,上下一致,相互愛護,服從命令,萬眾一心;在軍外,軍民一心,絕對服從黨的領導,遵守政府法令,愛護民眾。此外,指揮員指揮正確,關心部下,甘苦共嘗,以身作...
1932年4月15日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表毛澤東起草的《對日戰爭宣言》。宣言指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特正式宣布對日戰爭,領導全中國工農紅軍和廣大被壓迫民眾,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反對一切帝國主義瓜分中國,以求中華民族徹底的解放和獨立。我們號召白色統治區域的工人、農民、兵士、學生及一切勞苦民眾自己起來,組織民眾抗日義勇軍,奪取國民黨軍閥的武器來武裝自己,直接對日...